上周,菌菌在广州开展了一次性教育工作坊,于是灵感迸发写了《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上)》(点击跳转阅读上篇~)。
主要分享了如何利用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去引导心智障碍青少年进行社会化学习,培育自主生活方面内容。
这一期,菌想分享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青春期阶段心智障碍青少年情绪问题及对应策略。其中,菌更想着重更系统地从家庭关系探讨——青春期亲子关系中的情绪调节。
上一期内容分享到,青春期除了身体发育外,还伴随着心理的成长。
发展心理学家RobertHavighust曾提出:青春期阶段,无论是否患有发展性障碍,青少年皆出现独特的角色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成年期,必须承担新的角色和任务,所做出的准备工作。
有意思的是,这不仅仅是青少年内在心理层面的改变,而且会影响到相关社交圈及与他人的交往。改变将从情绪管理、社交发展、自我管理、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意味着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支持和引导,这将会是一个飞跃的进步空间。
相反,如果在此之前,家庭没有提前意识到并做足准备,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青春期阶段极有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矛盾。
上一期文章分享过,青春期阶段,每一个人的身体发育进程都是不一致的,只要是在正常年龄范围内即可。
而在情绪发展中,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心智障碍者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青春期阶段的心理过渡发展,是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智力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及社会资源等。
因此,每位个体的发展都如同一道光谱,在不同位置前进或退后。
菌常年在全国各地开设心智障碍家庭性教育讲座,家长们普遍都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