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阳
1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13岁的女儿已经三天没理我了。
我15岁的儿子脾气暴躁,一听我说话就炸毛。
我16岁的女儿情绪特别不稳定,在家经常哭喊大叫。
我11岁的儿子好像已经进入了叛逆期,乖僻嚣张,油盐不进。
我15岁的女儿一点都不听话,常常我的话才说一半,她就起身离开了,非常没有礼貌。
我12岁的儿子跟个女孩似的,动不动就哭,一哭还停不下来,乱发脾气,真让人受不了。
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终会发现,别人口中“长大就好了”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是“长大更让人受不了了”。
孩子让人“受不了”的地方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不听话;
二是不说话;
三是乱说话。
不听话:动不动就炸毛,油盐不进,屡教不改......
不说话:不主动沟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对父母的问话不置可否......
乱说话:大喊大叫、乱发脾气、顶撞父母......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一句话不对付,就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
孩子屋里发脾气,父母屋外生闷气,似乎成了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相处的常态。
父母认为孩子无理取闹,不懂得感恩;
孩子觉得父母多管闲事,不理解自己。
两*对垒,两败俱伤。
而关系的缓和,来自更智慧更成熟更爱对方的那个人,这个人,大多数时候是父母。
当然,最好是父母(除非孩子有错在先,且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般情况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经常是孩子求和,说明父母太过强势,孩子有讨好的嫌疑,长远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2
孩子眼中的父母
从父母的视角看,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确让人恼火与抓狂。
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父母也存在和孩子一样的三个问题:
不听话:
我跟我妈说,不要随便翻我的东西,她从来不听。
我跟我爸说,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妈妈和我还要吸他的二手烟,他从来不当回事。
我回到家刚张嘴说,这次考试没考好,我妈就大发雷霆,抱怨我不努力。
不说话:
在学校遇到了烦心的事,回家想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结果回到家,爸妈都虎着脸,看样刚吵过架,没人理我。
学校组织暑期夏令营,我想去,但需要交一笔钱。我表达想法时,爸爸妈妈都不说话,不说去也不说不去,我还是算了吧。
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和妈妈生活。每次我问他们为什么离婚,我妈就不说话。
乱说话:
我妈老嫌弃我个子矮还胖,这是我的错吗?我也想又高又瘦,可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呀。
我爸老是絮絮叨叨,抱怨我不爱读书、不爱运动,可他自己呢?到家就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一个晚上只挪两个地方--从客厅挪到卧室,从沙发挪到床上。
因为我学习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常说我长大了将一无所成,刷碗端盘子都没人要。
一方面,父母想要孩子懂事、听话、独立思考有主见,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指责、评判、固执己见不改变。
因为关系亲,因为离得近,常常模糊边界,侵入对方的领地,干涉对方的课题。
却不曾想,自己的“阵地”已经失守,在孩子的眼中,作为一个同样带有“功课”的人——父母,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
3
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一方面来自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同伴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累积与反弹。
在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孩子面临各种困境,他们渴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但因认知与能力限制,时常遭遇失败。
因此,不可避免地会经历沮丧、无助、悲伤、痛苦、愤怒等各种情绪。
当父母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孩子行为改变的关键。
当然,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有春种秋收的耐心与信心。
即使从短期收益来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本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当青春期撞上中年期(更年期),由于父母与孩子都面临艰难的人生境地:
父母可能存在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健康压力或个人成长的压力;
孩子可能存在学业压力、同伴压力、自我认同压力或身心变化的压力,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将冲突控制在双方都可接受的范围,化冲突为彼此了解与成长的契机,可能是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面对的大课题。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往往从“一言不合”开始。
我们对朋友和同事常以礼相待,即使对方偶有失礼之处,也能一笑泯之,尽量避免冲突。
但是,对于家人,尤其是孩子,常不经意间就跨越了“礼”之界限,不明真相的批评指责、不请自来的建议干涉、不予理解的嘲讽轻慢,都为彼此间真诚的沟通画上了休止符,也为某一时刻的战火纷争添了柴火。
4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专家劳伦斯.斯坦伯格给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一些装备,在打怪升级的路上,比起赤手空拳,有所准备总不至于太狼狈。
?确保你对为人父母有真正的能让你感到满足的兴趣。
大多数能较好地应对中年生活的父母,除了享受做父母以外,对许多事情都有真正的热情,比如婚姻、工作或业余爱好。
如果婚姻让你失望,工作让你疲惫,那就努力在父母的角色之外建立一个令你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