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中年走向老年的转折时期,女性更年期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持续10年左右,即45岁至55岁之间。男性更年期比女性推迟10年左右,症状不象女性更年期那么明显、那么普遍。这个时期中,生殖器官逐渐萎缩,生殖功能明显下降,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力衰减。加上工作及家庭的心理压力,外界环境变化,人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有些人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疲劳、面部潮红、头晕、心悸、血压升高,伴有眩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抑郁、容易激动等),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除自然绝经外,双侧卵巢切除或放疗等破坏卵巢功能,导致人工绝经,继后也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
发病机理
一般认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谢变化和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妇女进入更年期以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降低,以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活动改变,FSH、LH分泌量有代偿性增加。近年来发现,更年期妇女血浆中下丘脑分泌的GnRH水平升高,随之LH、FSH分泌亦增高,可能是因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低。更年期妇女的内分泌平衡状态发生变化,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症状的出现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速度和程度有关,即雌激素减少越迅速,更年期症状就越严重。当雌激素减少到不能刺激子宫内膜时,月经即停止来潮,第二性征逐渐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缩,其他与雌激素代谢有关的组织,同样出现萎缩现象。
男性更年期由睾丸功能退化所引起的。而睾丸的退化萎缩是缓慢渐进的,性激素分泌减少也是缓慢的,精子的生成在更年期也不完全消失,男性更年期来得较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发病年龄一般在55-65岁左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甚至无所觉察,重者影响生活及工作,患者感到很痛苦。
临床表现
并不是所有妇女在更年期都会出现症状,大约有10~0%妇女主诉有症状而需要治疗。一般绝经早、雌激素减退快(如手术切除卵巢)以及平时精神状态不够稳定的,较易出现症状,且程度往往较重。在出现更年期症状之前,往往有明显的疲劳无力、食欲差、睡眠不好、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1.心血管症状
(1)阵发性潮红及潮热,即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同时上述部位皮肤呈片状发红,然后出汗、畏寒、有时可扩散到脊背及全身,历时数秒到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每天数次至数十次,时热时冷,影响情绪、工作及睡眠,常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潮红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认为是持续性雌激素低水平使血管扩张所致。突然血管扩张使皮肤血流加速而发生潮红,
(2)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更年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更年期妇女说这种感觉简直就像“做贼心虚”,很不是滋味儿。当外界有突然响动,有时动静并不大,自己却感到一阵心慌,心脏“突突突”地跳个不停,需要好大一段时间才能渐渐平静下来。反复做心电图检查,做24小时心电图,甚至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常常正常,充其量发作时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更年期妇女亦可出现短暂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且波动较明显,有时伴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所致。
2.精神、神经症状 更年期的精神、神经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易哭、疲乏、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皮肤蚁走感等,总觉得成群的蚂蚁在皮肤上、头发里爬来爬去,很难受,经皮肤科检查却并无异常发现。一般在更年期发生这些症状的妇女与过去精神状态不稳定有关。
.月经及生殖器官改变 绝经前月经周期开始紊乱,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甚至血崩,有些妇女可有周期延长、经血量渐减少,以后月经停止;也有少数妇女骤然月经停止,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由于雌激素的减少而逐渐萎缩。
4.骨及关节症状 更年期妇女往往有关节痛的表现,一般多累及膝关节。由于雌激素下降,骨质吸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另一方面,更年期妇女活动量减少,对骨骼机械性压力减弱,骨质吸收速度较骨的生长速度快,造成骨质疏松,临床表现腰背痛。并不是所有妇女在更年期都会出现症状,大约有10%~0%妇女主诉有症状而需要治疗。一般绝经早、雌激素减退快(如手术切除卵巢)以及平时精神状态不够稳定的,较易出现症状,且程度往往较重。
5.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症状
(1)精神症状:主要是性情改变,如情绪低落、忧愁伤感、沉闷欲哭、或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或胡思乱想、捕风捉影,缺乏信任感等。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怔忡、心前区不适,或血压波动、头晕耳鸣、烘热汗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脘胀闷、大便时秘时泄;神经衰弱表现,如失眠、少寐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健忘、反应迟钝等。
()性功能障碍:常见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精液量少等。
(4)体态变化:全身肌肉开始松驰,皮下脂肪较以前丰富,身体变胖,显出“福态”。
诊断1.具备更年期的年龄因素(女45至55岁;男55至60岁)
2.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阵红潮热、出汗和头晕等)、心血管系统改变(心慌气急、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性疼痛等)、精神症状或情绪异常(精神过敏、情绪不稳、激动易怒、抑郁多疑、记忆力下降等),以及骨质疏松(背及四肢疼痛)等症状。
.除外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1.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女性抑郁症患病比男性多2倍,好发年龄在25~44岁。
(1)以情绪(心镜)低落为主要特征。
(2)病程持续至少2星期。
()至少伴有下列4项症状: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之念,或有自杀行为。
⑦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降。或食欲增加,体重明显增加。
⑨性欲明显减退。
(4)社会功能受损,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以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情绪烦恼和疲乏等症状,无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其诊断要点如下:
(1)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项:
①衰弱症状 脑力易疲劳,感到没有精神,自觉脑子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记忆力差,效率下降,体力亦易疲劳。
②情绪症状 烦恼,心情紧张而不能松弛,易激惹等,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但在病程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时间。
③兴奋症状 感到精神易兴奋,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伴有不快感,但没有言语运动增多。
④肌肉紧张疼痛 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
⑤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多梦,睡后感不解乏,睡眠感消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2)症状持续至少个月。
()妨碍工作、学习、生活或社交;或感到痛苦而主动求医。
(4)不符合任何一种神经症诊断;非器质性疾病伴发疲劳综合症;非重性精神病性障碍伴发神经衰弱症状群。
治疗
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给予不同的治疗。轻者采用一般治疗,重者要用药物或雌激素补充治疗。绝经前期治疗的重点是月经异常,绝经后期主要是神经,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老年性阴道炎以及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更年期妇女如出现烦燥、失眠、忧虑、头痛等一般症状时,多作解释工作,使更年期妇女了解此系正常的生理变化,消除无谓的恐惧与忧虑。同时应使其家人了解更年期妇女可能出现的症状,一旦发生某些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时能给予同情、安慰与鼓励,鼓励她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经常进行不太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太极拳、体操、散步、慢跑,鼓励她们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如旅游、舞会、跳一跳老年迪斯科或交际舞等。使其乐观、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适应后,症状往往可以消除或减轻。
2.症状较明显者可辅以西药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舒乐安定 1~2mg,每日1~2次;
(2)眠尔通 ~mg,每日2~次;
()苯巴比妥15~0mg加颠茄流浸膏10mg,再加酒石酸麦角胺0.5mg,每日2~次。以上三类任选一类,它们都具有镇静和稳定神经的作用。另外,谷维素10~20mg,每日三次,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加用维生素A、B、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上述药物对大多数更年期综合症有效,可根据病情变化适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雌激素补充疗法 是否可以使用激素治疗产生过争论。多数更年期妇女,特别是经过检查表明卵巢功能仍属正常者不必使用激素治疗。雌激素对病理性提早绝经者,疗效确实好,但对正常的生理性绝经者则要作具体分析。专家认为必须严格掌握以下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几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治疗:
(1)人工绝经和早发更年期妇女有症状者。
(2)与激素有直接关系的尿道炎或阴道炎经一般治疗收效不大者。
()更年期症状严重者。
(4)绝经后迅速衰老,显著高脂血症和骨质疏松发展较快者。
禁忌症为:
(1)曾患“激素影响”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患者。
(2)原因不明的子宫出血者。
()有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者。
(4)家族中有患过“激素影响”性肿瘤的亲属,提示患者有发生类似这些肿瘤倾向。
(5)有其他原因不宜用雄激素者,如心、肝、肾疾患所致的水潴留、水肿、曾患血栓性静脉炎者、子宫肌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在使用雌激素时还应掌握以能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为宜。此药不宜长期使用,可采取间断给药法。当病情缓解后要逐渐减量,最后停用。对老年性的,因缺乏雌激素所致的外阴炎、阴道炎、尿道肉阜、外阴干枯可采取局部用药法,可配制成1%~2%的雌激素软膏,软膏内加适量浓缩鱼肝油,局部涂布,可显著改善症状。
4.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病源在脾肾衰弱,阴阳调节失衡。由于脾肾气衰、冲任亏损、精血不足、阴阳失衡而致脏腑功能失调。因此治疗宜以滋补脾肾为主。临床上将本病分为脾肾阳虚和脾肾阴虚两个证型施治。
①肾阴虚:
主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面红,五心烦热,失眠健忘,口燥咽干,阴道干涩灼热,月经先期量少,或崩漏,色红,舌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方剂:六味地*丸
组成: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
加减:若汗出、五心烦热酌加女贞子,旱莲草,五味子,白薇,地骨皮,若皮肤瘙痒,酌加蝉衣,大胡麻,防风,刺蒺藜。若肝火亢盛,口苦咽干,加*芩,夏枯草,山栀。若肝阳上亢,头晕,加天麻、钩藤、石决明、怀牛膝。
②肾阳虚
主证:经断前后面黯神疲,形寒肢冷,腰酸冷痛,小便清长,或频数,失禁,月经紊乱。崩漏,色淡质稀,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冶法:温肾壮阳。
方剂:右归丸
组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山药、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当归、肉桂、附子。
加减:因肉桂、附子温燥伤阴,可用仙灵脂、仙茅、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等,温阳补肾而无温燥之弊。若见浮肿,加茯苓、泽泻。便溏者,去当归,加诃子肉、肉豆蔻。若尿频、夜尿多者,加金樱子、覆盆子、益智仁。经量多,淋漓不止者,去肉桂,加*芪,川断、艾叶。白带多者加芡实、银杏、樗白皮。
③肾阴阳两虚
主证: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乏力,时而畏寒恶风,潮热汗出,五心烦热,月经紊乱,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则: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方剂:二仙汤加味
组成:仙灵脾、仙茅、巴戟天、*柏、知母、当归、龟甲、女贞子。
加减:参照以上两型。
④肝郁型
主证:经断前后精神抑郁,胸协账满,多善叹息,或无故悲伤,甚至哭笑无常,狂躁,失眠多梦,烘热汗出,月经紊乱,舌红、苔*,脉沉弦或弦数。治则:疏肝解郁
方剂:逍遥散加味。
组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煨姜、甘草、郁金、川楝子。
加减:若肝郁化热,去煨姜、加丹皮、炒山栀;心烦狂躁者,加夏枯草、代赭石、珍珠母、生龙骨。
⑤心脾两虚
主证:经断前后心悸气短,或烘热汗出,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纳差腹胀,浮肿便溏,崩漏下血,色淡质稀,舌淡、舌苔薄白,脉濡细。
冶法:益气养血,补益心脾。
方剂:归脾汤
组成:人参、*芪、白术、茯神、远志、当归、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生姜、大枣、炙甘草。
预防
避免病理绝经,或者说避免早期绝经。许多疾病可导致早期绝经,如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卵巢血液供给障碍、多次或过量接触放射线、重度生殖器感染等。对这些疾病尽早彻底治疗可以避免提前绝经、早衰早老现象的发生。另外对某些疾病或肿瘤需要切除卵巢时,应持慎重的态度,争取不切除,或仅切除经保守治疗不能治疗的部分,保留完好的那一部分,即部分切除。如放射治疗腹部肿块时,卵巢功能常受损害,如果手术治疗能达目的时,则尽量不用放射治疗。应使妇女了解更年期一系列变化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只要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年的来临,消除无谓的恐惧与忧虑,就能做有利于预防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生,如果发生也可减轻症状和易于治疗。应使家里人了解更年期妇女可能出现的症状,在一旦发生某些精神功能失调时能给予同情、理解和安慰。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更年期妇女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解决,更年期妇女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体检内容除了一般性全身各系统器官检查外,还应作妇科检查和防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