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更年期保健
1
中医说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是我国古代医书《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对女性生理生殖的发育过程的描述。其中“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指女孩14岁发育,月经来潮,有生育能力。“七七…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指女性49岁停经,形态衰老,失去生育能力。古代医书还有许多对更年期症状的描述,如:“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等。说明在古代就已经对更年期的健康问题有了认识。并以“经断前后诸症”命名。
中医认为,“肾”为人体先天之本,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说明“肾”对人体各脏腑、组织、经脉的濡养和温熙作用的重要性!“肾”又主生殖,故当女性七七49岁时,肾气衰,天癸竭,二脉虚,精血亏,不能生育进而导致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即阴阳平衡失调。
2
中医说
大多数女性在更年期表现为“肾虚”,其中又分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俱虚。由于每个妇女一生经历的经、孕、产、哺等生理过程不同,体质、营养、精神、环境、等方面亦不同,出现的症状亦不同,适应和调节能力亦不同。因此,中医治疗要辩证论治,辩证的关键是辩清阴和阳。阴虚者,多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烘热汗出等阴虚内热证;阳虚者,多见腰膝酸冷,肢冷畏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阳虚内寒证;阴阳俱虚者,则寒热错杂,阴阳证同时出现。并可有气郁、痰湿、瘀血等兼夹症。
古人历来讲究讲究治“未病”,讲究“天人合一”。女性在即将跨进更年期的大门前,应多储备更年期保健知识,未雨绸缪。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调理更年期症状,有许多经典方剂,如养阴清热的知柏地*汤;温肾扶阳的右归丸;阴阳双补的二仙汤等等。中成药有:更年安片、坤泰胶囊等。另外还有足疗、针灸、食疗等。大自然赐与人类万千种植物,而我们的祖先早学会把植物变成了可以治愈疾病的草药,还运用“药食同源”的理论来平衡阴阳,调节免疫力。
3
药膳来咯
给大家推荐几个药膳:
桑葚糯米粥:新鲜紫桑葚30克,糯米50克。同时入锅,加水毫升煮粥,粥熟加冰糖适量,早晨空腹温服,适用于肝肾阴虚型。
浮小麦饮:浮小麦30克,红枣6个,甘草6克,龙眼肉5粒。煎汤喝,枣和龙眼肉可吃,适用于心神不宁,心血不足。
核桃当归瘦肉汤:核桃仁20克,当归20克,猪瘦肉克。肉切片焯水后,与当归核桃仁一起,加入清水,猛火烧开改小火炖一小时,盐、姜、葱调味即可。有温经润燥,活血滋阴功效。
完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