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突袭对冲基金"犯罪团伙" 多人涉内幕交易被捕
清晨5时30分,曼哈顿上城还沉浸在一片漆黑中,6名身着深黑色大衣的FBI(联邦调查局)探员已坐在一家星巴克中,透过窗户,他们紧张地盯着外面的一栋公寓…… 注意,这不是什么好莱坞电影,而是真实发生的事。当地时间周四(1月19日),在这场代号“完美对冲”行动中,FBI一举抓捕了4名涉及重大内幕交易的个人,其中不乏华尔街声名显赫的基金经理。 幕后牵出资本大佬 让我们接着开头说。凌晨6时,FBI探员换上防弹衣后悄悄走进这座一直被监视的公寓。他们的目标是AnthonyChiasson,后者是对冲基金Level全球的基金经理。遗憾的是,这些探员几分钟后开着汽车扬长而去,显然,Chiasson并没在公寓中。尽管如此,几个小时后,聪明的探员仍然在纽约抓到了Chiasson。 Chiasson交了250万美元保释金的一半才走出法庭,但他留下的内幕交易痕迹仍是明显的。据悉,早在2010年11月,FBI就盯上了他。他管理的40亿美元基金Level全球是Primary全球研究的客户,后者是一家“专家络”公司,专门为上市公司和对冲基金搭桥以方便内幕交易。目前,Primary全球研究的多名雇员已就内幕交易认罪。根据美国*府刑事诉讼显示,Level全球基金通过交易电脑生产商戴尔的股价而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利润。 事实上,这只是FBI周四行动的一部分。算上Chiasson,他们在纽约、波士顿和加州一共逮捕了4个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府还对另外3人提出起诉,罪名是涉及证券诈骗和密谋实施证券诈骗。根据调查人员口吻,多数就职于有竞争关系金融机构的交易员和分析师,通过互通信息非法获利总计6180万美元。这一数字可与盖伦集团(GalleonGroup)创始人拉贾拉特南的内幕交易金额媲美。 同样是周四早上,FBI逮捕了JonHorvath,他是SAC西格玛资本的一名科技行业研究员。这也是*府对SAC资本内部员工首次起诉。诉状显示,Horvath涉嫌与西格玛另一名投资组合经理MichaelSteinberg共享信息。相比Horvath,Steinberg的人脉关系可谓深厚——他和SAC创始人hen是密友,而Cohen正是美国对冲基金大佬。 SAC有两名前组合基金经理承认了内幕交易罪名。与此同时,有指控称,SAC下面的一个账户参与了医药公司的内幕交易,而这个账户是被Cohen管理的。 [1][2]下一页FBI还在波士顿逮捕了ToddNewman,他是Diamondback资本的一位前组合经理,负责投资科技类企业。在Newman被逮捕4个小时后,探员又在加州逮捕了另一名嫌疑人DannyKuo。另外,*府还对Adondakis(Chiasson手下前研究员)、Tortora(Newman手下前研究员)、Goyal(纽伯格伯曼科技研究员)发出指控。其中,曾经是戴尔雇员的Goyal涉嫌在戴尔发布财报前泄露信息。 基金经理成重点对象 事实上,FBI此次的“完美对冲”行动只是美国金融监管战中的一役。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性质、竞争和激励等因素使得对冲基金从事内幕交易的冲动极强,对其内幕交易的监管也就成为了SEC(美国证交会)的重要任务。 据了解,美国目前有对冲基金约8000~9000家,管理资产的规模为1.5万亿~2万亿美元。根据2010年11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出台的新条例,管理资产超过1.5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顾问,都必须进行注册登记。 然而,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内幕交易方式更趋隐蔽等原因,使得SEC在发现、取证和起诉内幕交易方面的困难越来越大。一直以来,SEC仅能通过E-Mail记录或商业文件等搜集证据。而从2010年起,美国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升级,FBI等开始加入金融监管队伍,这就意味着执法部门在调查如内幕交易这样的金融犯罪时,能够使用包括窃听、污点证人、秘密录音等多种手段。 《每日经济》留意到,此前多次指控主要是围绕“专家络公司”来展开,这类公司实际是在扮演中介的角色,其主要运作模式是为对冲基金的分析师、交易员与上市公司的内部核心人士搭桥。上市公司为专家络公司和研究员提供最核心的基本面变化信息,买方研究员则通过此渠道提前获得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信息,进而从二级市场上赚取超额收益。 本次行动则主要指向对冲基金经理们,因为这些基金经理已经开始撇开上述“专家络公司”建立起自己的内幕信息络,并为了利益在所谓的“圈内”相互分享。 不得不提的是,这次行动再度将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SAC资本资讯公司推到聚光灯下。SAC由现年55岁的Cohen在1992年创立,目前管理着大约120亿美元资产。成立至今,SAC每年的复合回报率均超过30%,而Cohen本人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攻击性的对冲基金经理,其自称为“信息套利交易”的信徒。 这就是说,Cohen领导的SAC每天在华尔街流传的成千上万条信息中,进行频繁超短线交易。作为SAC的交易员,如果能从投行获得被华尔街俗称为“第一个”的信息,将成为其去留的关键。或许正是Cohen这样的盈利模式才使得SAC必定成为SEC打击内幕交易的重点。
前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