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资金乱用还需强化公开和监督
近年来,国家惠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的资金规模以万亿元计。这些资金对“三农”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各种乱象:有的大钱小用,有的花钱无用,有的有钱乱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领补贴专业户”……
涉农资金使用存在各种不合理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基层执行人员懒*,二是制度设计上“重花钱轻效果”,三是存在审批验收“一支笔”的管理缺陷。
一些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农民不知道*策信息,没有去申请。另外,一些农业部门在分配财*项目资金时,也喜欢关照“熟人”。这其中除了贪腐问题,也有懒*的因素。新申请的往往麻烦,填个表格可能就要填几回,而熟人熟门熟路好办事,既得人情,又省事。从*府部门的角度来说,有项目资金下来就必须要花完,花不完是要问责的,至于花出去效果怎么样,很多时候考核没那么严格。因此很多项目资金在使用时考虑的就不是有多大效益,而是有没有花出去,这就难免出现“任性”花钱问题。还有一些补贴,申报验收“一支笔”,出问题也在所难免。
阳光透明是最好的监督,但当前一些信息公开内容模糊、渠道“偏冷”,应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使其具体化、便捷化。要让信息不仅仅停留在官方站、*府大院,而是要进村入户,入眼入心。
一是公开内容要全面,其中应包含当地经营者可享受哪些*策和资金、申请条件、上一年度有关资金的使用明细等,让广大群众对有多少扶持*策和资金、能给什么人、给了谁、给了多少、为什么能拿到等情况都清清楚楚。
二是公开途径要多样化、接地气。对中央及省市出台的各种惠农*策,当地主管部门应该在企业和农民方便阅览的公开场合予以公示,而不是仅仅在官方站上一放了事。同时要尽快改变一些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外部监督的现状,应创新机制,强化纪检监督、群众监督、新闻监督。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惠农资金使用与其利益密切相关,完全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另外,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这样一是规则透明,避免暗箱操作;二是提升参与积极性,避免“*府热*策,农民冷眼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