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孙中山先生致苏俄遗书赏析
TUhjnbcbe - 2020/6/15 15:39:00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孙中山先生《致苏俄遗书》赏析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及我国的将来。


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


我遗下的是国民*,我希望国民*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与彼谨守国民*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府亦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


赏析


反帝,联俄,救中国——读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1925年3月11日,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即将行至他人生的终点。已届弥留之际的孙中山在病榻上签署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文件----《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对其革命理想和事业进行了最后的概括和嘱托。三份遗嘱中,篇幅最长,也最能体现其反帝思想和联俄外交*策的,当属《致苏俄遗书》一篇。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变”,随即电邀正在广东主持国民革命的中国国民*总理孙中山入京,共襄国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孙中山不顾险恶的*治环境和日渐沉重的病势,毅然决定北上。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宋庆龄等人的陪同下从广州启程。临行前,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召集国民会议。12月31日,孙中山一行抵京。此时北方*局已发生变化,冯玉祥被段祺瑞联合奉系张作霖排挤出京。为了与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相抗衡,段祺瑞打出召开“善后会议”的幌子,实则要重新瓜分*治利益,维护*阀和列强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立场鲜明地抵制“善后会议”,与反动*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不懈斗争。


不幸的是,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之北上旅途劳顿,孙中山的病情日益加重。1925年1月,孙中山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实为胆管腺癌扩散到肝脏),手术及放疗均无效果,病势已届危殆。延至3月11日,孙中山自知不起,遂在早已由汪精卫等人拟好的《国事遗嘱》、《家事遗嘱》上签字,之后又签发了《致苏俄遗书》。次日上午,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而这份《致苏俄遗书》也成了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文献。


《致苏俄遗书》原件为英文。据考证,系由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与苏联顾问鲍罗廷起草,最后经孙中山认可并亲笔签名。在《遗书》中,孙中山首先高度评价了苏俄(1922年12月30日,苏俄改称苏联,当时国内多沿用苏俄称谓)革命的伟大意义和成就。他称苏俄为“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以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


从这样高度的评价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孙中山坚定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立场,以及与苏联合作、向苏联学习的态度。作为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毕生致力于建立自由、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然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只能是镜花水月般的空想。革命者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创建起的中华民国,先被袁世凯篡夺颠覆,后又被*阀混战摧残得千疮百孔。而*阀*治背后帝国主义列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的侵略,更让中华民族的生存岌岌可危。


面对这种局面,孙中山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却屡兴屡仆,迭遭挫折。他曾寄希望于某些*阀的觉悟与援助,以打倒另一派*阀,却只换来了自利、虚伪和背叛。1918年护法战争中,身为护法**府大元帅的孙中山被滇桂*阀排挤,被迫辞职,导致护法失败。1922年,正当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筹划北伐之时,广东*阀陈炯明又发动叛变,炮击总统府,迫使孙中山避难中山舰,随后化装离粤,避居上海。孙中山也曾寄希望于列强各国的支援,甚至不惜承认列强在华利益以换取承认和支持,但他得到的也只有轻视和拒绝。帝国主义只会寻找在华利益代理人,不可能容忍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


一次次的挫折失败,迫使孙中山反思自己的革命理论和*策。正当他陷于痛苦与彷徨之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共产*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推翻了沙皇*府,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建立了以工农为主体的苏维埃*权。随后又成功击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入侵,维护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独立。俄国革命的成功,使孙中山的思路豁然开朗。他意识到,只有打倒并消灭*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势力,中国的国民革命才可能成功。而也只有苏俄的革命道路和经验可供中国学习借鉴,革命的苏俄才能为中国革命提供指导和援助。上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开始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接触,双方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国民*与中国共产*也开始相互了解,走向合作。1923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原有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重新加以解释,正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策。国民*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以及联俄*策的最后确立。此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向孙中山主持的广东革命*权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包括派驻顾问、指导*务、发展*事,以及直接的物质支援等。而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也充满热情和敬意地向苏联学习,“以俄为师”。经过苏联和中国共产*的协助,国民*的组织、宣传能力显著提升,*事实力迅速增强,很快开始平定两广地区的反革命势力,并准备北伐,从而充分证明了孙中山三大*策的正确。


此后直到逝世,孙中山都坚定地实行三大*策,全力推进国民革命。《致苏俄遗书》正是这一思想的最后宣言。在《遗书》中,孙中山再一次明确重申了中国国民*的革命任务是“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他嘱咐国民*人和革命同志要继续“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并要求国民*与苏联继续“提携”,“合力共作”,努力奋斗救中国,夺取国民革命的最后胜利。最后,《遗书》满怀深情与希望地写道:“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令人扼腕的是,孙中山在《遗书》中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并没能马上实现。对于联俄*策,国民*内一直存在分歧。甚至因为国民*右派的阻挠,使《致苏俄遗书》未能与另两份遗嘱同时见报公布,而是3月14日在苏联的《真理报》上首先发表,3月28日才在杭州《向导周报》上发表了中文本。1927年国民*右派发动反革命*变,公然背叛革命,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和事业再化泡影。中国人民继续背负“三座大山”的重压,饱尝苦难,中苏关系也转成相互敌视。但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掩盖孙中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远见,中国共产*人继承了革命先行者的遗志,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成了新中国,最终使中山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千古长存。


(王 煦 作者系中共中央*校文史教研部博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中山先生致苏俄遗书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