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固冲汤。
我想说的是,它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家宝。能干啥呢?就是保护、看护我们的血液,使之不去过度流失。
什么意思呢?我稍后再给你讲。你先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这么一个女子,51岁。
这个人,平时身体还是可以的,月经一直比较规律。但是,前一段日子,她的儿子结婚。作为母亲,她实在是操劳非常,忙里忙外,于是就累着了。
累着了,有啥后果?就是她原本规律的月经,乱了,最近三个月淋漓不断,一个劲儿地出血。
一开始,她觉得可能是更年期到了?但是一想,就算是更年期,也不能月经总不干净啊?更何况,她还出奇地乏累,不舒服。
于是,医院去看。经过治疗,没啥效果。
她决定投中医治疗
仔细诊查,发现患者当时面色比较白,口唇颜色也偏于淡白,脉虚弱,四肢乏力。仔细询问,患者月经不断,色淡质稀。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给开了一张方子
开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结果你猜怎么样?患者服用以后,3剂血止,月经干净了。这时候,换了方子,用补中益气汤七剂善后。最终,患者诸证悉平,恢复正常。
这里头的道理,挺有意思的。
你看,这个患者的问题是什么?是月经淋漓不断,三个月也没好转。中医讲,这属于“崩漏”。
这是怎么回事啊?她为啥一个劲儿出血?
从生活中找原因,她前一段时间,因为儿子结婚,累着了。中医讲啊,劳倦是伤脾的。脾气受损,它就无法统血。脾,有统血摄血之能。脾虚,统血失职,患者就容易一个劲儿出血,月经不断。中医术语讲,这就是脾虚、冲脉不固。
那你看吧,患者有没有脾虚的表现呢?刻诊,她脉虚弱,四肢乏力,唇舌和面部淡白,月经色淡质稀。这一看就知道,是脾虚啊。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虚气弱,统摄失司。要想治疗,就健脾益气,统血摄血。来看当时用的配伍
这个方剂就是前面说的,固冲汤的加减。黄芪、白术、山萸肉、白芍、龙骨、牡蛎、五倍子、棕榈炭、茜草、海螵蛸。这些都是固冲汤里的药。只不过,这里加入党参健脾益气,加入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气。
那我们看看,固冲汤是怎么健脾摄血的。
这方子,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方子,君药是山萸肉,善于收敛固摄,补益肝肾。龙骨和牡蛎,都善于固摄,用于治标。白术,健脾益气。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白芍,敛阴养血。海螵蛸和茜草,收敛止血,还能化瘀,使得止血而不留淤。总地来看,它就是益气健脾、固摄血液。
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党参益气,加柴胡和升麻提升中气,这就更好地保证了药效。
其实啊,我们的一身血液,那是宝贝啊。既然是宝贝,我们就得看好它。但是,如果你因故脾虚,或后天饮食不当,或劳倦伤脾,导致脾虚不能统血,那你的血,就容易往外跑。女性朋友,在这个问题上要特别注意。因为临床上,有大量女子,月经淋漓不断,归结为脾虚气弱所致。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都这样。尤其是平时食量不大,身材纤瘦,看似文弱又不禁风的女子,更容易这样。
所以说,这固冲汤,就是帮助我们看护血液的方子。我说它是健脾护血第一方,毫不为过。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