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只是生了孩子,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要惩罚我
TUhjnbcbe - 2024/7/4 5:38:00

日剧《我,到点下班》中

接到家里电话一脸紧张的职场妈妈

“职场妈妈”最近频上热搜,

几大招聘平台最近两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她们平均贡献了近四成家庭收入,

65%的职场妈妈认为自己有潜在抑郁倾向,

超八成的妈妈对孩子感到愧疚,

九成人认为生育阻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一条对30多位职场妈妈做了调查,

并详细回访了其中10位,

我们发现,工作,带娃,

妈妈们被挤压到难以喘息的地步:

有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业绩做到第一却因为有孩子得不到升职;

有人为了兼顾家庭一再换工作,

家人却觉得收入大不如前,心生不满。

《安家》中的二胎职场妈妈深夜躲在卫生间加班

访问中,三分之一的妈妈明确表示后悔生娃:

“生孩子之前都说当妈是光荣啊,伟大啊,

生了才知道,带着孩子处处受歧视。”

“我很爱我的孩子,

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一定不会再选择同样的路了。”

撰文

闫坤沐、石鸣

北方姑娘李鑫然生活在一个“三年前女人还不能上桌吃饭”的四线城市,她24岁结婚,25岁生娃,怀孕前是一家强企业地方分公司的金牌销售,自己从无到有创立了一个部门。生娃后,她仍旧保持着女强人的作风,在公司附近重新租了房子,和公司协商上午、下午各抽出半小时回家一趟哺乳,白天婆婆帮忙带,晚上回去自己接班。

然而,销售这个岗位时时刻刻离不开人,即使只离开半个小时,一旦没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领导会直接对她表现出不满。再加上晚上带娃休息不好,长期睡眠不足,她工作上开始出现不大不小的纰漏:“前一句还在和客户说,徐先生你看我们的产品怎么样,转眼又问人家姓什么,人家说你不是刚刚叫了我徐先生吗?”

李鑫然这才意识到,所谓“一孕傻三年”,并不是真的生理上变傻,更多是人长期处于疲惫和焦虑状态的结果。

《我,到点下班》中,职场妈妈加班后回家看娃累到睡着

深圳妈妈朱园园在一个通信企业工作,生孩子后为了不掉队,她下班回家先把孩子哄睡,自己再继续加班,工作刚做完,孩子又醒了,她每晚只能睡四个小时,还是把业绩做到深圳分公司第一,但升职仍然没有她的份。

和她谈话时,HR很会包装话术:“我们觉得不想用管理职位来过多占用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

乍一听是为她好,实际上是用刻板印象断绝了职场妈妈的晋升之路。“自杀式影响”,她这样形容生育对职业生涯的损害。

《三十而已》中为了带娃暂时退出职场的顾佳

在我们的访问中,所有妈妈都明确表示,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没有人能做到。

绝大多数妈妈,有了孩子以后,都想过或者曾经有过为孩子调整自己职业规划的经历。

我们请职场妈妈们描述自己最崩溃的时刻,有一半人讲述了类似的场景:孩子生病,偏偏工作要加班,老人独自应付被累病了,打电话来质问能不能立刻回家:“累到没有时间绝望。”

这种时刻在李鑫然这里发生了几次之后,婆婆开始逼迫她辞职,并且是以死相逼,不同意就闹自杀。最终,她选择换了一份快消品地方办事处的闲差。

然而可怕的是,这时候公婆又嫌她工作不如以前体面,是“做促销的”,说出去不好听,而且收入大大降低,抱怨她让丈夫一个人打拼,给他压力太大。

《安家》中职场妈妈宫蓓蓓的丈夫自认为很顾家

大多数职场妈妈都认为,“丧偶式育儿”更多的是一种修辞,完全当甩手掌柜的老公很少,男人愿意参与到育儿中来。但普遍情况是,他们自动默认自己是辅助者和执行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和妈妈们远远无法相比。

朱园园发现,她自己又带娃又上班、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她的老公却过得轻松很多,会给自己安排健身、散步、打游戏,而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因为他没有介入这么深,他会觉得活不是都有人干吗?家里不是有保姆吗?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你没让我干我就不干,他觉得反正也好像也不那么需要他。”

中国人日常家务时间男女对比

二胎职场妈妈许桐发现孩子出生后,老公变得更愿意加班了。她听身边的男性朋友讲过,有些人会假装加班不回家,实际上是在车里打游戏。自己的老公是不是也这样?她不愿意深入去想。

她自己的工作也常常需要加班,但每次一身疲惫回到家,对娃的内疚感反而更强,更不敢去休息。最后她得出结论:自己的需求和娃的需求冲突时,女人会纠结,男人却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前者。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片段

很多职场妈妈们重度依赖老人的帮忙。但是这种家庭育儿模式也有它显著的弊端:看孩子是一件极其需要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这和老人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背道而驰。

李鑫然的婆婆更年期后,原本就一直有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看孩子对她是件极其高压的工作,每当孩子生病或者有一点小磕碰,婆婆就会格外自责,情绪极度不稳定,这也是她面对婆婆的自杀式威胁最终选择妥协的原因。

朱园园生孩子的时候,双方父母已经超过60岁。她发现,父母那代人养孩子是稀里糊涂过来的,没有那么多讲究,单位还有集体的托儿所,实际上老人既不懂纸尿裤怎么用,也不知道辅食怎么做,并不具有育儿的技能,把包袱甩给他们只能徒增家庭矛盾。

电影《找到你》中的律师妈妈和保姆一起带娃

她的解决方案是找保姆。但这带来了经济压力——她的女儿已经上初中,只需要钟点工收拾屋子和做饭,仍然要为此支付元左右一个月。住家保姆的价格在-元,而育儿嫂在深圳已经是10元起跳。

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女性生了孩子就回家当家庭主妇的一个重要原因,“你挣的钱还没有请一个育儿嫂的花销多”。

为了实现职场自由,朱园园努力挣钱,她的年收入在30万左右,这才让她觉得请保姆也值得。

《找到你》剧照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育儿嫂和保姆职业化程度非常低,靠谱的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总是干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各种原因要离开。有了孩子之后的十多年,朱园园的年假几乎全部用在填保姆离职后的坑。

一个受访的妈妈告诉我们,在找保姆的过程中,她也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上跌落的路径。

她面试过的阿姨,大多有相似的经历: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选择会计、文员这类可替代性强的工作,生育后被迫回归家庭。

等孩子上学不再需要贴身照顾,家庭又需要经济支持时,她们再出来工作,这时可供她们选择的职业,几乎只剩下保洁和到大城市当保姆。

养孩子只是家庭内部的事吗?

被忽略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职场妈妈的困境这么难解决?美国人凯特琳·柯林斯花了5年,走访了四个国家的个职场妈妈,出了一本厚达近页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

第三章民主德国“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撑过40个小时……那不是人过的日子。”

第四章联邦德国“在德国,大家会说,你是个事业狗。”

第五章意大利“没有人帮我。在意大利真是好难。”

第六章美国“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同时做好所有的事。”

——《职场妈妈生存报告》目录节选

德国妈妈们不敢太追求事业,职场上拼太狠,会被人喷“事业狗”,生了娃必须自己亲自带。意大利妈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就是能把带娃的活儿外包,一般默认是祖辈帮忙带孙辈。美国妈妈们则完全没有指望过老人,她们渴望有更多的兼职工作机会,但很难找到。

各国生育相关福利对比

根据《职场妈妈生存报告》整理

哪里的中产阶级职场妈妈过得最好?这本书的结论是:瑞典。

这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鼓励父亲和母亲休同等时长的育儿假,政府配置充足且低价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孩子一岁开始就可以进入托管体系,每月只需要支付人民币约元的费用(瑞典白领人均月收入约合人民币元),并且政府会对这些机构的师资、硬件条件等等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父母白天可以安心工作不受打扰。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

竹幼婷讲述北欧国家对妈妈的重视

同时,瑞典的职场文化不鼓励加班,如果有人牺牲带孩子的时间去加班,反而会让其他人觉得诧异甚至鄙夷。这里无论男女,一年都有长达25天的带薪假,休假方式也很灵活,可以自由安排。因此,瑞典妈妈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极高,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对她们来说是不需要纠结的选择。

作者指出,这一系列政策背后真正的意识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孩子是属于社会的,父母生养孩子是在为社会做贡献,那么社会理应为父母尽可能扫清一切障碍,创造各种便利条件。

中国不同城市女性产假最大时长

中国不同城市男性陪产假最大时长

根据这本书,中国的情况和美国最类似,会倾向于认为生养是个人的事情,应该个人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加上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这个压力最终就只落在了女性家庭成员也就是妈妈们身上。

中国两性休完产假/陪产假的比例

在和职场妈妈的聊天过程中,她们会讲到,虽然大家常常说当妈妈是一件多么伟大、光荣的事情,但实际上,在这个社会中养育孩子常常让她们有耻感,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其实是不欢迎这个孩子的。

一个做自媒体的妈妈告诉一条,她们这个行业随时要追热点,任务常常是突发的,每次非工作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只是生了孩子,为什么整个社会都要惩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