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ldquo我再也不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要怎么治         https://m-mip.39.net/nk/mipso_7057267.html

昨天,在天涯社区看到一条触动我的消息,是一个母亲发帖说“我已经不想看见叛逆期的儿子了”。

这位母亲描述中的儿子情绪极其不稳定,面对母亲总是阴阳怪气,母亲的呼吸声和小动作都能引起儿子的暴怒和责骂,与父亲动手对打,双方交流连一句正常的话语都不能进行下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出招,讲起了过往经历。

01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踏入高潮期,但外在生理的巨大变化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局限认知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了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既成熟又幼稚的特殊心理状态,进而通过表现出各种抵触、抗拒、偏激的反叛行为,以期找到“我是谁”等人生意义问题的终极答案。

叛逆期的青少年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超限叛逆

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从而产生叛逆心理。

父母总是反复在孩子面前批评他们的行为、举动,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成绩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会让孩子因为做不到而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与父母顶撞,不听老师的教育,父母越是谆谆教诲,他们越想和父母“对着干”,面对批评教育,他们也很难听进去,这是叛逆期的孩子最明显的表现。

●情境叛逆

情境叛逆是指当客观的环境要求与青少年自身的需要不相符时,所产生的叛逆心理。

在不同的机会、场合中,学生个体也处于一种不同的情绪状态,有些家长批评教育孩子不分时间地点,在公共场合就责骂孩子,使孩子觉得没面子,必然引起反抗和不满情绪,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叛逆行为。

●信度叛逆

信度叛逆是指青少年在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叛逆心理。

父母为了孩子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常常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承诺会有奖励,但是最终却没有兑现,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孩子们对家长的语言行为的可信度产生怀疑,不听从教导,进而产生叛逆。

●禁止叛逆

禁止叛逆是指越是禁止的东西,有些青少年越是好奇。

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禁止的东西上,如果没有说清楚被禁止的原因,便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越是反复禁止,诱惑力越大,反而会使他们由于好奇产生与禁止相反的行为。

主要表现在染发、化妆、穿奇装异服、恋爱、在课堂上捣乱、打架等行为,越是大人不让做的事情,禁止叛逆的青少年越是去做,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厌学叛逆

厌学型叛逆主要是指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逃学、厌学等,这些行为均与学习有关。

青少年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过长,除了每天在学校的正常学习,还有课外的大量补课,繁重的学习使学生厌倦,

具体表现在:讨厌学习,提到学习就头疼,甚至提到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他们都会厌烦,与父母之间经常因为学习产生矛盾。这些人对学习有极度的厌恶和恐惧,提到学习就会反感,对于学习,并非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为了逃避学习,他们与父母顶撞,故意违反学校的纪律,甚至破坏学校的公共物品,以此来抒发厌学情绪。

●评定叛逆

评定叛逆是指教师或家长对青少年采取的不恰当的评价,使青少年不满而引起的叛逆心理。

过分地表扬会让他们感觉言过其实,语言太假,并且这样会使其他人嫉妒或不满而产生叛逆情绪;过分地批评会使他们认为故意和他过不去,心里就会产生怨恨,产生叛逆情绪。

有些家长还会出现冤枉孩子的情况,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仔细调查原因,这种盲目的评价会导致青少年形成叛逆心理,使他们出现与父母对抗的情况。

02

青少年的叛逆就像婴儿需要午休一样,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是他们成为独立个体的重要阶段(当年我弟可就是这样过来的)。

但是像上面这样对父母亲如此不尊敬,仿佛与父母有深仇大恨一般的青春期孩子,大概率是从小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果然,接下来的帖子透露出了几点原因。

原来从小父亲就对儿子“暴力执法”,从一岁开始棍棒上身狠揍儿子,而母亲每次都是冷眼旁观、从不作为,没有保护好孩子,孩子从家庭里得到的只有暴力、冷漠、厌恶,缺失了最应该得到的父母的爱意,这样的孩子如何能不做出伤害父母的行为?

在满是和善劝谏的回复中,同样不乏认同“棍棒教育”的人,觉得从小就应该用武力镇压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以后才不会反抗。

可是孩子不是一条听话的小狗,他们需要树立自己独立自主的个性品格,而青春期的叛逆是一个孩子真正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开始。

认知神经科学教授莎拉·杰恩·布莱克莫尔表示:“我们总是嘲笑他们,妖魔化他们的行为,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举动,这样是不对的,青少年正在经历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而大多数的父母并不了解他们的孩子正在经历这样的转变。”

青春期是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和改变的关键时期,父母对他们的一些行为应该主动接纳和理解,主动表达爱意,允许孩子犯错;不将孩子与别人盲目比较;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榜样;敢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对于叛逆,除了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的主观原因,以及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有:学校思想*治教育的不到位,只一味的强调成绩,忽略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社会多元化的冲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让青少年收到更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沉迷网游、喜欢暴力与血腥、容易产生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

家长们改变不了社会大环境,但是可以从现在起试着改变自己,尝试与孩子来一场深谈,尝试放下上位者的姿态,尝试孩子喜欢的音乐,尝试勇敢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03

推荐一部关于灵*互换的影片,片名是《辣妈辣妹》。

处在青春期,喜欢摇滚,不擅学业的叛逆期的女儿,与离婚即将再婚的妈妈在生活习惯、学习、穿着打扮上代沟巨大,无法沟通,经常互相抱怨对方不理解自己。

在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作用下,母女两人互换了角色,以一种荒诞的形式走进各自的生活。

双方必须在各自的身体里扮演好母亲和女儿的角色,母亲去上学,应付考试,面对损友,女儿则要去工作,处理事务。

母亲终于知道女儿的成绩为什么一直不及格,是因为带课老师暗恋自己不得而对自己的女儿进行了报复;通过一场乐队选拔比赛,满场high爆的氛围和女儿高潮的琴技,母亲也不再认为女儿弹的摇滚乐是噪音,并支持女儿的选择。

从前认为母亲工作、生活圆满的女儿,在体验了一整天接待沮丧,不知所云,自以为为孩子好的各种心理咨询患者后,明白了母亲工作的无奈和不如意;以为冷漠、不关心自己的继父,其实比母亲更加理解和支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继父对自己和母亲的爱很深很深,却被自己刻意地忽略了。

“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奖品深藏在对方的眼底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之时,无私之爱即可领你寻回自我。”

母亲与女儿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后,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女儿终于抛弃了非主流的打扮,穿上了优雅长裙,母亲也在结婚现场拥有了不一样的乐队表演,双方都成为了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要去真正爱和尊重我们的父母,一样需要时间。需要长大了,获得能力,因为爱和尊重并不是天性。

它来自人性深处的宽悯理解,是一种力量。要逐渐地才能得到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需要时间来磨合与理解的。爱我们的父母,同样需要时间。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他们。

来自作家安妮宝贝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灵*互换的灵异事件不可能在现实事件发生,但是父母与孩子依然可以以心换心,真正拥有来自对方的爱。

大人,要接纳孩子们看起来不合理的爱好,鼓励他们勇敢地去经历,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孩子,要体谅父母,要细心观察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要因为理所当然便无所顾忌。

家,永远是想起来就觉得暖呼呼的地方啊。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