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50516/z6vhx83.html许多问题一旦被命名,它就好像真实存在,比如中年危机。
张华受到疫情影响毕业没找到工作,李萍刚给孩子报了上万元的培训班,你今年就35岁了正在互联网公司排队被裁,你们都陷入了中年危机。
但究竟什么是中年危机,又好像没有人说得清楚。随着“中年危机年轻化”,这个词开始像“内卷”一样,陪伴从大学毕业生到退休前的所有现代人。
和“内卷”一样,中年危机也是被构建出的社会概念,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我们觉得“中年危机真实存在”。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ElliottJaques在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死亡与中年危机》(Deathandthemid-lifecrisis)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年危机这个概念。
许多关于中年危机的鸡汤,都会引用这个出处。但这篇引用量高达+的神级论文,在作者自己看来却是一个学术污点。
在他后来的一些回忆中,Jaques甚至为发明了这个概念而感到后悔,因为中年危机似乎并不客观存在。
ElliottJaques,发明并后悔发明“中年危机”的人,图摄于s
《死亡与中年危机》写得并不严谨,有着心理学早期精神分析流派占上风时的典型做派。从巴赫、高更、米开朗基罗和歌德等欧美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天才在40岁左右时遭遇的灵感枯竭作为引子,描述了一个中年抑郁症患者对人生的看法,并声称早在14世纪,但丁就曾在他的《神曲》中描述了这种“迷失于生命之旅”的痛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结束了。
这篇论文将中年危机定义为“人在生命旅程过半,意识到自己必然迎来的死亡时所产生的一种症状”。这与现代困扰我们的那些具体而苦涩的问题完全不同,甚至相比之下有那么一点“奢侈”。
毕竟,如果一个人要是有闲工夫思考生命与死亡,并且他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那他一定没有被升职加薪、孩子上学、父母看病这些凡俗之事困扰。
那么,“中年危机”是如何从一个偏向哲学的心理学概念走向大众的呢?
由时代定义的中年危机
与无数学术词语的泛化滥用一样,大众媒体在“中年危机”的构建过程中功不可没。
公众舆论和媒体最喜欢这种定义不清的学术术语。因为定义模糊,意味着它能有效地激活巴纳姆效应,面向更多的受众,一如星座和命理。
在原始论文发布的不久之后,美国的媒体界开始了对“中年危机”的深度讨论。
中年危机作为一个大众概念,诞生得恰逢其时。年前后西欧和美国的预期寿命仅为46岁和48岁。这意味着如果“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早半个世纪出现,都会被人当作凡学——你甚至能活到中年,竟还要抱怨危机?
年,Elliot关于中年危机的论文首次被发表并渗透进大众媒体时,美国的预期寿命已经突破了70岁,人们第一次开始考虑“多出来的三十年”如何渡过。
这使得在公众媒体领域,中年危机有了非常广泛的受众,超过30岁小于60岁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身所经历的挫折归结于中年危机的一部分。
中年危机与时代危机的第一次相遇产生化学反应是在美国,而焦点则是女权。在那个时间点,它甚至被称为是“男性特有的危机”。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洗衣机、洗碗机和吸尘器的普及,美国迎来了一次女性生产力的空前解放。抛开女权主义的政治议题不谈,这带来的直观影响是让美国的职场竞争激烈了许多。
原本许多只习惯与男性竞争的美国男人,突然开始要直面美国优秀职场女性的挑战。这让他们“患上了”中年危机。
年,纽约时报发表了文章《男性更年期:一部分人所面对的“恐惧感”》[1]。年,美国政府的一份劳工报告指出“中年危机可能使35-40岁的男性死亡率上升”[2]。年,女权主义作家GailSheehy发布了励志书《人生一段:成年生活的可预见危机》[3]发布,当年8月,该书成为《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第一名,并在这个位置盘踞了3年。
至此,媒体和公众对中年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