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陪父母了 [复制链接]

1#

德国马普学会人口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与年龄、城乡,以及性别等因素有关系。总体上说,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农村居民风险高于城市、老年人风险高于中年人。

不知从何时起,母亲经常吃药了,一年中总有那么几次会连续喝上个十几副中药。刚开始只是以为上了年纪的人都难免有点小毛病,从那时起给家里打的电话由以前的十天半个月一次,改为了每周一次。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个热情开朗的农村妇女,闲暇时还总喜欢去村子里的麻将馆搓两把,只不过每次好像都玩的一般,输多赢少。农活忙时,母亲也会挑个大早去地里打理打理庄稼,村子里民风淳朴,大家在田地中哪怕隔着老远也喜欢扯着嗓子聊天,说一些家长里短。

去年入冬时节,母亲“老毛病”又犯了,抓了些中药回来,说是调理调理身体。问起母亲,也只是说有些头晕、多梦等症状,没有细说。然而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喝完药以后,症状丝毫不减。在一个周末加班回来的晚上,表哥打来电话说是让在北京找找看有没有好点的中药,那时还以为是表嫂出了问题,说着说着才意识到是给母亲寻医,顿时心中慌乱。到家后第一时间给母亲打去电话,这才真正了解了母亲的症状:高血压、头晕、焦虑、心悸、失眠、神经衰弱……还总是叹气着说自己明明刚五十岁的身体,却活的像是七老八十一样。听着母亲絮絮叨叨的话语,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恐慌和自责,这些年来在外漂泊,回家次数寥寥,不知不觉中父母也到了开始依靠我们的时候。

紧接医院,挂号。起初诊断说是母亲可能心血管有堵塞情况,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于是连续挂了一周吊瓶,说是疏通软化血管的,然而并没有缓解多少。医生建议再去查查脑部CT,怀疑是不是脑神经出了问题。紧接着又是在脑神经上一通检查、开药,效果依旧。连续多日的折腾,母亲身体似乎更差了,罕见的将我叫到一旁说,都是些庸医,啥症状也找不到,不看了,回家继续吃自己的中药去。我知道,其实是母亲心疼钱了,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的母亲,看着一项项流水般的账单,眼中满是无奈。经不住母亲的再三唠叨,我说最后再查一次,这次做一个全身检查,再查不出个所以然咱就回家。

母亲也是认命般半推半就的同意了,不过这次也只是查出来个体内激素失衡,医院开具的大包小包说是调节身体激素的药回了老家。可现实情况却是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于后来整晚整晚的睡不着。村子里有人听说后,提到莫不是患了抑郁症吧。病急乱投医般的随后再次带着母亲咨询了抑郁症方面的专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更年期综合征加抑郁症。抑郁症,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词汇,幻想过母亲患任何病的可能,唯独没有想过会是抑郁症。

许是母亲真的太过孤寂了,我和父亲常年外出工作,兄弟也是外省上学,家长里短的全靠母亲一人操劳。想到这些,似乎看到了每当夜幕降临时,母亲听着邻家的欢声笑语而自己落寞惆怅的场景,内心不禁隐隐作痛。

虽说如今老百姓吃喝不愁了,但和城里人相比,无论是业余生活还是所见所闻都存在着天差之别。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还遵循着老一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思想。如今空巢老人的话题为何久经不下,或许这真的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自那以后,对于和母亲的通话再也不是什么固定的一周一次,而是转变成了有事没事都和她唠两句,或是说说田里的庄稼是不是又要除草了,或是聊聊院子里的大狗有没有下崽,亦或是谈谈这两天自己在外面的所思所见。

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多陪他们聊聊天,也是好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