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乳腺你需要知道的8个小常识 [复制链接]

1#

1.乳腺癌的发病情况?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道指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达45/10万,也就是大概每人中就有一个人患乳腺癌。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30.4万,我国乳腺癌发病呈双峰,在30岁后迅速上升,并于55岁年龄组达高峰,到65岁左右又有一个小高峰,81.4%的乳腺癌患者年龄集中在36-65岁之间。而且城市高于农村,可能与城市妇女精神压力较大有关,35岁以前发病者占9.5%~12%,也就是1/10左右,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生命健康。

2.我国乳腺癌防控措施?

因为农村女性防癌意识较差,我国年启动全国农村女性“两癌筛查”,到年筛查人口约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单位组织体检、个人主动筛查有增多趋势,可以弥补政府投入不足,但总的来说女性防癌知识和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有的乳腺癌患者发现即使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乳腺癌并没有那么可怕,乳腺癌除是了甲状腺癌以外预后最好的恶性肿瘤。如果得了癌症那我只能说你很不幸,那么如果得了癌症中的乳腺癌,那么你又很幸运,因为早期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中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关键就是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3.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

这里所说的容易得乳腺癌并不是一定会得,只是这部分人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一是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如果一个人他月经初潮比较早,比如12岁之前来月经,绝经又比较晚,比如说绝经晚于55岁,这类人得乳腺癌的风险就是明显增高的,还有就是终生没有生育或者第一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或者生育后未哺乳的,这类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也会明显增高。

第二、乳腺手术史,乳腺癌患者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较常人高出2-5倍,因为她本身就存在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另外乳腺不典型增生可使乳腺癌的危险增加4-5倍。这里说的是不典型增生,跟咱们平时说的乳腺增生不是一回事,通俗的说,乳腺增生包括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关系密切,但还不是癌。乳腺良性增生也可能会发生癌变,只是比不典型增生发生的几率要低。

第三、乳腺癌家族史,就是家里有人得了乳腺癌,或者是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其他癌症,那么这类人得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就是俗话说的遗传。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姑姨娘舅得了乳腺癌,那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那么这类人就属于乳腺癌的高危风险人群,当然血缘关系越近对影响越大。而且亲属中乳腺癌发病年龄越早,比如小于45岁,那遗传倾向就越明显,越要引起重视。有人会问,男的还会得乳腺癌吗,那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男性乳腺癌的这种遗传倾向更明显,而且预后也比较差。

第四、胸部放疗史。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进行胸部放疗的患者,因胸部接受放射线,乳腺癌风险也明显增加。

第五、其他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和饮食方面,如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吸烟、饮酒、缺少运动、长时间使用雌激素、长时间精神压抑或剧烈精神刺激、长时间接受电离辐射的这部分人群,乳腺癌风险也会明显增加。这类人不光乳腺癌风险增加,其他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所以提倡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对于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用药前一定要进行乳腺检查,用药期间也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还有一点,经常刷抖音的可能经常会刷到什么美乳霜,可以使乳房变大变挺,肯定有很多爱美的女性跃跃欲试,我劝大家谨慎使用,这种东西应该是含有大量雌激素,长期使用增加乳腺癌风险。

4.乳腺癌的表现有哪些呢?

因为乳腺是一个体表器官,检查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医学上查体讲的是视触叩听,那么对于乳腺癌主要是视诊和触诊,包括看、摸、挤。

首先是看,如果肿块的比较小,位置比较深,乳房外观多无变化;如果肿块比较大或位置比较浅,用手直接摸就能摸到,部分肿块可能会与皮肤发生黏连,牵拉皮肤使肿块部位皮肤出现凹陷,这个表现就像乳房上长了一个酒窝,医学上称“酒窝征”,如果在脸上长了一个酒窝那就是漂亮,如果酒窝长错地方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另外如果癌细胞堵塞了皮肤的淋巴管,皮肤出现水肿,呈现橘皮样改变,就是皮肤像橘皮一样粗糙水肿,这都属于晚期表现。晚期乳腺癌还会出现乳头内陷、双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是因为肿瘤的牵拉导致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还会表现为乳房皮肤的破溃、糜烂样改变。

其次是摸,就是手摸到乳房上的肿块,这种肿块多是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摸着比较硬,而且活动度比较差。而且乳腺癌的肿块多为无痛性的肿块。如果良性肿瘤摸着像一颗葡萄,那么恶性肿瘤摸着就像摊在地上的一滩泥巴一样。第三就是挤,挤乳头看有没溢液,就是看乳头有没有出水,如果有血性或者黄色的溢液就要高度重视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通过这种检查都能检查出来,有一部分乳腺癌没有任何的表现,只是通过一些检查才发现,所以要重视定期的乳腺检查。

5.哪些人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

(1)起始年龄:虽然有些国外指南建议50岁以上,但是大部分指南建议40岁作为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我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5~54岁,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0年左右,因此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比如到35岁。

⑵对于乳腺癌筛查的终止年龄,大部分国外群体筛查都推荐把65~70岁作为筛查的上限。但是,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为65岁左右还有一个小高峰,因此老年人是否停止筛查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预期寿命以及各种合并症情况。如果合并症多,预期寿命有限,乳腺癌筛查意义就不大了,因为就算查出来,这类病人也不能耐受手术或化疗。因此对于7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考虑机会性筛查。

6.乳腺癌筛查的方法有哪些?

⑴乳腺X线筛查。对50岁以上亚洲妇女准确性高,但对40岁以下及致密乳腺诊断准确性欠佳。因为钼靶拍摄时需要对乳腺组织进行压迫,导致腺体重叠,如果腺体比较致密,尤其是40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有肿物的话也可能被正常的腺体遮蔽;随着年龄的增大,乳腺组织退化,被脂肪组织所取代,那钼靶就比较清楚了。所以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女性进行乳腺X线检查。常规乳腺X线检查的射线剂量低,不会危害女性健康,但正常女性也无需短期内反复进行乳腺X线检查,一般一年一次就可以了。

(2)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已经有较多的证据提示在乳腺X线检查基础上联合乳腺超声检查较之单独应用乳腺X线检查有更高的筛查敏感度,就是说如果真的有问题筛查出来的几率也较高,尤其是针对乳腺X线筛查提示致密型乳腺(c型或d型),也就是40岁以下的女性,因此乳腺超声检查可推荐作为乳腺X线筛查的有效补充。一般对于25-40岁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乳腺的彩超。

(3)乳腺临床体检。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乳腺癌都有明显的肿块,所以临床医生对乳腺的临床查体不能单独作为乳腺癌筛查的方法,因容易导致漏诊。但在经济欠发达、设备条件有限及女性对疾病认知度较不充分的地区仍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4)乳腺自我检查。乳腺自我检查并不能比钼靶或B超检查更早地发现乳腺癌。但是,乳房自检仍然很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帮助女性了解自己的身体,熟悉自己乳房的外观和感觉,及时发现任何细小的变化,寻求医生的帮助。成年女性,不论年龄大小,应该至少每个月做一次,在月经结束后3到5天。如果已经没有月经,那就选一天,固定下来,在每个月的这一天做乳房自检。

(5)MRI检查因价格昂贵,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除非乳腺X线检查、乳腺临床体检或乳腺超声检查发现的疑似病例,可作为补充检查措施。或作为乳腺癌基因携带者的乳腺癌筛查。

7.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现代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而且比较规范,讲究个体化综合治疗,就是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这也是现代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基本原则。现在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保乳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除了的手术,个体化辅助治疗(包括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的进步,即使乳腺癌的疗效已大幅提高,给治愈乳腺癌带来了更大的希望,使得这种疾病已不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绝症”,而是逐步转向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能够长期生存。而且现在属于精准医疗时代,乳腺癌的治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就是以最小最有效的治疗、而且以最小的痛苦解决患者的问题。所以,即使得了乳腺癌也没什么,很早期的乳腺癌单纯手术就能治愈。就算晚期乳腺癌,现在的治疗手段都很先进,治疗效果也很好,要坚定信心才能战胜病魔。

8.乳腺癌怎么预防?

除了避免电离辐射、环境污染、感染等致癌因素的暴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等基本的癌症预防措施外

(1)远离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乳腺癌的高风险因素有些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家族史等,但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调节的,比如生活方式调节,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体重,更年期雌激素合理使用,做好心理调节,避免精神压抑等。乳房是个情绪化器官,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也不舒服,门诊很多病人因为乳房疼痛来的,自己就说我一生气乳房就疼,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2)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人关心“吃什么能预防乳腺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迄今尚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特定饮食能降低乳腺癌风险;但有一些研究显示低脂饮食、富含抗氧化成分的水果蔬菜、维生素C、D等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人会问,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那我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会不会容易得乳腺癌呢?大豆异黄酮类雌激素与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起到拮抗体内雌激素的作用而起到抗乳腺癌作用。来自亚洲的研究均显示大豆类受体能降低乳腺癌风险,但在西方人群中的相关研究未能证明这一效果。大豆类食物总体是有益的,但不同研究对大豆食物的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的相关性存在不一致性,所以说大豆食品如何使用和影响乳腺癌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