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气滞血瘀致痛经,9种中成药村医必学 [复制链接]

1#

01

妇科通经丸

巴豆(制)、干漆(炭)、香附(醋炒)、红花、莪术(醋煮)、三棱(醋炒)、沉香、木香、艾叶(炭)、大黄(醋炒、郁金、鳖甲(醋制)、黄芩、硇砂(醋制)、穿山甲(醋制)。

破瘀通经、软坚散结。主治气血瘀滞证。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或经水日久不行、腹有癥块、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满、嗳气叹息、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微黄、脉沉弦或涩而有力。

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子宫收缩、镇痛、抗肿瘤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闭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临床以经前和经行腹痛、或腹有癥瘕、胁肋胀满、乳房胀痛、舌紫黯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破瘀行气、散结消肿、软坚散结。用药具有攻积散结与行气逐瘀兼顾的特点。适用于痛经、闭经、癥瘕属于气血瘀滞者。

饭后半小时温服,小米汤或黄酒送服。一次3g,一日1次。

孕妇忌用。气血虚弱、便溏、热结血瘀者慎用。不可过量、久服。体虚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及荞麦面等。

0.1g/丸。密封。

02

妇女痛经丸

延胡索(醋制)、五灵脂(醋炒)、蒲黄(炭)、丹参。

活血、调经、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血块、经水畅行痛缓、或经量较多、伴胸胁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涩。

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抗炎、镇痛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临床以下腹疼痛、经前或经行腹痛、有血块、舌紫黯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兼能行气。用药具有气血并治的特点。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胸脘胁肋疼痛属气滞血瘀者。

口服。一次50粒,一日2次。

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气虚体弱者慎用。血虚无瘀者慎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宜调节情绪。一般宜在月经来潮前3~7天开始,服至疼痛缓解。不宜过服、久服。经期忌生冷饮食、不宜洗凉水澡。

0.18/粒。密封。

03

痛经宁糖浆

香附(制)、当归(炒)、川楝子(炒)、延胡索(炒)、川芎(炒)、丹参、红花、白芍(炒)、炙甘草。

活血、理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经期或经前小腹疼痛、经行后错、经水量少、色紫暗、夹有血块、经水畅行后腹痛减轻、经前烦躁、易恼怒、乳房胀痛、舌暗、脉弦涩。

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镇痛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腺肌病等。临床以经行或经前腹痛、经水后错、量少,有血块、烦躁易怒、舌暗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清肝凉血,活血养血,兼能疏肝行气。用药长于清肝泻热。适用于痛经、妇人腹痛、月经不调属气滞血瘀兼有郁热者。

口服。一次25ml,一日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用于经前7天开始服用,连续10天。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气血亏虚者慎用。保持良好心志,避免情志刺激。经前、经期忌食生冷及辛酸等刺激性食物,不宜洗凉水澡。

ml/瓶。密封。

04

舒尔经颗粒(片、胶囊)

柴胡、当归、白芍、赤芍、香附(醋制)、延胡索(醋制)、陈皮、牡丹皮、桃仁、牛膝、益母草。

活血疏肝、止痛调经。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经前性情急躁、胸乳胀痛或房有块、下腹疼痛或小腹两侧或一侧胀痛、经初行不畅、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淡暗有瘀点、脉沉弦。

具有调节子宫功能、镇痛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临床以经行腹痛、乳房胀痛、下腹疼痛、有血块、舌暗有瘀点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兼有养血之功。其疏肝理气作用较强。适用于痛经或闭经属气滞血瘀者。

颗粒:口服。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经前3日开始至月经行后2日止。片:口服。一次2片,一日2次。胶囊: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重症加倍。

孕妇禁用。小腹冷痛者不宜服。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不宜洗凉水澡。保持心情舒畅。忌辣及生冷食物。

颗粒:10g/袋。密封。片:0.5g/片。密封。胶囊:0.5g/粒。密封。

05

痛经灵颗粒

丹参、赤芍、香附(醋制)、延胡索(醋制)、乌药、红花、五灵脂(制)、蒲黄、玫瑰花、桂枝。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经期或经前小腹疼痛、经水畅行后腹痛减轻、经前烦躁、易恼怒、乳房胀痛、舌暗、脉弦涩。

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功能、镇痛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临床以经行或经前腹痛、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舌暗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兼能温经散寒。用药辛散温通为主,适用于痛经、闭经属气滞血瘀者。

口服。月经来潮前5天开始服药,隔日服,每次1~2袋,一日2次。经期开始后连服2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孕妇及糖尿病患者禁用。痛经伴月经过多,或痛经表现为腹痛喜按,或小腹、阴部空坠者不宜选用。避免受寒。不宜洗冷水澡。忌生冷食物。

10g/袋。密封。

06

痛经调理口服液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丹参、熟地黄、柴胡、白芍、香附(制)、郁金、制何首乌、牛膝。

疏肝理气、活血养血。主治肝郁气滞或兼血瘀证。症见经期腹痛、经色紫黯、头晕、胁胀、腹胀、舌质暗、脉弦涩。

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功能、镇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临床以经行腹痛、经色紫黯、头晕胁胀、舌质暗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活血化瘀,养血调经,兼以疏肝行气、止痛滋肾。用药具有肝肾同治、气血兼顾的特点。适用于闭经、胸痹、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属血瘀兼有肝郁气滞者。

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孕妇禁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痛经伴月经过多者均不宜选用。不宜洗凉水澡。忌食生冷食物.

10ml/支。密封。

07

乌金丸

香附(醋制)、蚕茧(炭)、当归、肉桂、没药(醋制)、红花、益母草、五灵脂(醋制)、大黄、乳香(醋制)、苏木、乌药、木香、莪术(醋制)、桃仁、黑豆、延胡索(醋制)。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证。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刺痛或胀痛、月经量少、有血块、经行后痛减、乳房胀痛、心情烦躁、舌淡苔黄、脉弦细或涩。

具有镇痛、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临床以经前或经行腹痛、量少、有血块、经行后痛或舌淡暗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兼能温经散寒。用药具有气血并调、辛温散寒的特点。适用于痛经重证属气滞血瘀兼寒凝者。

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孕妇忌服。不宜久服。月经量多慎用。避免受寒,不宜冷水洗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9g/丸。密封,阴凉干燥处。

08

复方益母草膏

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地黄、木香。

养血调经、化瘀生新。主治血瘀气滞证。症见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期小腹疼痛、行经量少、经色暗、有血块、月经后错、产后恶露不净、面色少华、舌质淡暗、脉细涩。

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抗炎、镇痛、止血、改善微循环、抗血栓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月经不调、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临床以经行腹痛、量少色暗、月经后错、或产后恶露不净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养血调经,化瘀生新,兼有理气止痛之功。用药具有气血双调的特点。适用于痛经、产后恶露不绝、月经不调属血虚兼血瘀兼有气滞者。

口服。一次10~20g,一日2~3次。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慎服。不宜洗冷水澡。少食生冷食物。

g/瓶。密封,置阴凉处。

09

金佛止痛丸

郁金、佛手、白芍、延胡索、三七、姜黄、甘草。

行气止痛、疏肝和胃、祛瘀。主治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症见经期腹痛、经色偏黯、乳房胀痛、胁胀、腹胀、胸闷嗳气、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舌质暗、脉弦涩。

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功能、镇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原发性痛经、浅表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临床以经期腹痛、乳房胀痛、胁胀、腹胀、胸闷嗳气为特征症状。

本成药重在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兼有疏肝和胃之功。用药具有肝胃同治、行气活血兼顾的特点。适用于痛经或胃脘疼痛属气滞血瘀者。

口服。一次5~10g,一日2~3次,或痛时服;寒证腹痛须用姜汤送服。

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及妇女月经过多者禁服。胃阴虚者慎用。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等。忌生冷、油腻、海鲜。

5g/瓶。密闭,防潮,置阴凉处。

来源:药圈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